2019年5月18日,绍兴市医学会骨科分会春季读片会在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举行。本次读片会以“融合创新,医智未来”为主题,旨在推进绍兴地区骨科领域学术交流,提高绍兴地区临床的诊疗水平。会议邀请了绍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钱宇教授、绍兴第二医院副院长谢垒教授、绍兴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路磊教授、绍兴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陈雪荣教授、绍兴市中医院脊柱关节病区主任凌义龙教授等,对脊柱,关节,创伤各个专题病例进行讨论。杭州三坛医疗科技创始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何滨教授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向现场嘉宾分享了智能医疗之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先进技术与临床应用。
我司创始人何滨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作为一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发明人,何滨教授深知如何将先进技术与临床应用场景相结合。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的主题发言中,他说到,随着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骨科手术机器人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基于“术前CT”的第一阶段,基于“术中CT”的第二阶段,及基于“人工智能多模态图像融合”的第三阶段,整体而言,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将具有更强的实时性,更高的精准性,以及更加广泛的适配性,从而惠及更多的基层医院。此外,现阶段机器人在实用性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何教授认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实用性体现在人机融合,即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要顺应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及操作习惯,以突破医生能力极限为目标,真正服务于医生的决策和执行环节,这也将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趋势。例如,“智微天眼®”模块化手术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就是对骨科医生常规操作思路的再现,它能够帮助骨科医生实现诊疗标准化、思维数据化、手术操作精细化,是一项符合临床应用场景的机器人技术,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实质性的帮助。
我司创始人何滨教授与现场专家讨论
接下来,何滨教授分享了“智微天眼®”模块化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与骨科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在案例讨论环节,一例机器辅助下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手术对象是一名90岁女性,其患有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伴随脊柱侧弯。由于侧弯程度严重,医生无法在术中透视片上判断出患椎的解剖结构,多数专家表示,用常规的“椎弓根投影”参考法进行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生的经验要求也较高。在“智微天眼®”的帮助下,医生可获取患椎3D虚拟模型,并快速与术中常规透视片匹配,在更新后的3D模型上进行规划和决策。这一方式突破了术中透视片无法清楚显示解剖结构的局限,使所有骨性标志都成为手术路径规划的参照物,排除了关键结构个体变异的干扰,大大提升手术安全性。术后片显示,该病例骨水泥填充良好。此外,相比于传统方式,“智微天眼®”可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大量降低透视次数,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现场嘉宾观摩“智微天眼®”模块化手术机器人
“智微天眼®”模块化手术机器人拥有源头创新技术,能够辅助医生行精密合理的手术规划,精确定位体内深部靶点,建立稳定的微创手术通道。“智微天眼®”手术机器人之“眼”模块——激光手术导引系统现已应用于国内各级医院,它可实现骨骼肌肉系统的靶向定位及手术路径引导,具有直观便捷,实时性好等特点,有望提升经皮穿刺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医患辐射。我们期待"智微天眼®"手术机器人及其模块化产品将推动智能医疗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为我国骨科事业贡献一份力量。